农机变聪明庄稼会说话_水肥一体化_乐鱼vip下载/乐鱼体育平台

全国服务热线:18329589137

  • 农机变聪明庄稼会说话

    时间: 2024-01-15 08:54:38 |   作者: 水肥一体化

      编者按:从8亿人“吃不饱”到近14亿人“吃不完”,透过饭碗,折射出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这不仅是量的提升,更是质的跨越——农业正大步迈向高质量。

      眼下,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各地的夏粮收购正在火热进行。“三夏”大忙时节,本报记者深入粮食主产区,到地头,访农户,近距离观察农业生产方式、产业链条、基础设施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探寻农业高水平发展的田间脉动。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到过安徽省怀远县的人总会赞一句:“土肥水美好地方!”淮河、涡河等河流从这颗“淮上明珠”穿流而过,180万亩小麦、90万亩水稻、70万亩玉米扎根田野,怀远县的粮食总产量常年稳定在120万吨左右。今夏,这座“全国产粮百强县”的田里有啥新变化,且随记者探访一番。

      刚进怀远县徐圩乡,路上竟堵起车来——一会儿五六辆联合收割机成行而过,一会儿满载秸秆的运输车拦在前头。正愣神儿,一辆小汽车从后面驶来,径直停到车前。车里下来的正是我们要找的采访对象——盛世兴农合作社理事长尚跃。

      开着小汽车来种田?尚跃解释,这是为了调动和配合农机。“这几天大忙,农机全撒在外面,遇上紧急事得开上车第一时间赶去解决。”

      “开车进田,靠手机种地,这搁以前想也不敢想,梦也梦不到。”尚跃打开线多岁就跟土地打交道,那时候套牲口一天犁个三四亩地就不错了。遇到麦收头疼得不得了,全家老少全上阵,10多亩地还要忙上十来天。儿子学校还专门放假让回来拾麦穗哩!”

      如今拾麦穗的“儿子”尚林庆长大了,成了合作社的农机手。“端午节前那场雨,就是抢收抢种的发令枪!”尚林庆说,6月3日刚开始收麦,就看天气预报说6日有雨。“2000多亩地啊!搁以前只能干看着泡在水里。”现在不同了,合作社的12台收割机开足马力,吞吐不停,终于在5日深夜跑赢了时间。

      一场及时雨如期而至,落在了刚收完的麦地里。雨后土壤墒情正好适宜播种,尚林庆换上播种机又开始忙碌。“收获一块、耕整一块、播栽一块。”你瞧,在这里,夏收夏播“一条龙”,“三夏”(夏收、夏播和夏管)变成了“两夏”。

      “种收一体,省工省时。”尚跃说,以前种玉米要起垄播种,人工费就要120元一天。现在种肥同播一次性完成,省了不少人力成本。播种机一天能播150亩。合作社的60台拖拉机、播种机齐上阵,3天就种好了1万亩高粱和4800亩的青贮玉米。

      如今的农业不再是拿着锄头种地,物联网、自动化等新技术扎根田间,“耕耘”转移到了手机上。“动动手指就有农机下田,就跟城里人手机约车一样。”尚林庆说,今年他作业面积有五六万亩,不少人都是利用微信下的单子。

      农机有了“大脑”。每年从南向北,随着麦穗成熟的节奏,怀远县总有一批“新麦客”驾驶收割机一路收一路走。“以前是车找地,现在是地找车。”尚林庆晃了晃手机说,哪台农机在哪,播种施肥了多少,地块面积产量等信息实时传来,一目了然。物联网实时调度,机手不再跑冤枉路了。他介绍,不少农机还安装上了传感器、激光仪、导航设备等,无人自动走直、平整土地等手机就能操作。“以后可能更智能,有望实现拐弯等精细作业。”

      庄稼、土地会“说话”。在安徽省农垦集团龙亢农场,3000亩的试验田“武装到了牙齿”——摄像头106个、传感器55组,气象站2座,物联网设备21台套。苗情、病虫情、灾情预警等信息,扫下庄稼的二维码即可获取完整生产档案;浇多少水、晒多久日光浴……物联网远程操控给土壤做体检,温度、湿度、盐分、电导率实时呈现。

      “人努力,老天爷肯帮忙。”尚跃说,灌浆期气温适宜,小麦收成和质量都是历年来最好的。平均单产1160斤,高产的能达到1200斤以上。

      淝河乡泗湖村的地早已耕好,就等下雨,地皮一湿就马上种玉米。地头的树荫处,村民张友虎正忙里偷闲靠着电动三轮车打盹。眼前这地得之不易。现在,他没事总要到地头转转,有时天不亮就扎进地里。

      怎个“得之不易”?眼前这52亩地原是五户人家的。“自己家的10多亩,四个堂兄弟在外地打工,地照管不了,都免费托付给了我。”爱人在县城陪孩子读书,张友虎一个人种这50多亩地,得作多大难,可想而知。

      可38岁的张友虎思考再三,还是咬牙接了过来。“县里的平安农机合作社在村里搞起了托管服务,这是咱敢‘咬牙’的重要原因。”

      “犁地、播种、打药、收割,‘一站式’全搞定,太省心了。”张友虎说,这次麦收,联合收割机两天不到就收完了,6万多斤小麦没沾地,合作社就给联系了买家,一个电话直接来车拉走了。

      平安农机合作社的社员张杰,今年负责给泗湖村搞托管。他说,“现在村民对托管服务的需求很旺盛。外出务工的、老人在家种地的、土地规模较大的,都离不了我们,从种到收不用操心,连卖粮服务都给对接好。”

      尚跃还有一个身份——周围1000多户村民的“田保姆”,托管着1.4万多亩土地。走进他的合作社后院,仿佛进入了一个工厂,存储1万吨的粮食仓库蓝顶黄墙,200吨的烘干设备高高耸立,1200平方米的机械库里各色农机齐全。尚跃说,不同规模的农户在合作社既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种管收一站式全托服务,也可以灵活选择代耕、代种、代烘、代储等单项作业。目前,合作社农机作业年收益能有1000万元,托管服务收益也达800万元。“相信明年托管收入就能超过农机。”他信心满满。

      龙亢农场正尝试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今年麦收,农场选择新街村100亩地先行试点。“保底价600元一亩,利润按比例分红。”新街村曹法云说,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妇女孩子留守。全程服务让打工的安心,在家的省心,激发了土地潜力。

      “每亩可节约生产所带来的成本67元,增加产量100斤,为农民节本增收200元以上。”龙亢农场副场长杨俊生介绍,农场联合周边25家合作社,成立了龙亢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不愁钱、不怕天,技术服务到田边;只要经营我用心,适度规模稳挣钱。”目前,公司年社会化服务约60万亩,带动农民增收1.2亿多元。

      在龙亢农场看到一个有趣场景:5台单穗脱粒机一字排开,十几个女工蹲坐一排忙活着呢!有人抖动簸箕清除杂物,也有人把麦穗放在板子上,挥舞着棒子敲打脱粒。之后统一再把麦粒麻利装进小纸袋,在纸袋上写明“编号+品种名称”,投进旁边的大袋子里……

      科技含量如此高的龙亢农场还要人工脱粒?杨俊生解释,这是农场每年都要做的小麦育种筛选,从不同小麦材料中选出最好的单穗,脱粒后包起来,来年这一穗种子能种一行。

      “以前种地算大账,现在种地算细账——在播种环节,按穗种、按粒种、按品种种成为新风尚。”平安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霍兴甫说,在普通大田,以前玉米按斤播种,一亩地约莫播个六七斤,心里没个准数,还容易漏播。现在精量播种,一亩地就播4400粒,误差上下不会超过100粒,一下就把成本控制住了。

      有人算起了田里的秸秆账。穿着迷彩服,河溜镇贡集村党支部书记孙为林在秸秆山下正忙着指挥叉车堆放秸秆。机械的声音大得惊人,他双手起劲比划着。这个蓝天秸秆经营部能储存3000吨秸秆。孙为林介绍,最好的秸秆卖给牛场作饲料,中等的卖给家具厂做板材,差点儿的卖给电场做燃料。

      “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一半在籽实,一半在秸秆。把秸秆有效利用起来其实是找回农业的另一半。”孙为林说,今年小麦产量高,秸秆产量也不低,一亩地能产出秸秆800斤。怀远县常年主要农作物种植培养面积约360万亩,产生秸秆总量约195万吨。“去年小麦刚种上就有人提前下了6000吨秸秆订单,今年一直在赶工期才勉强完成了5000吨。”

      有人算起了种养一体的账。在尚跃的地里,记者第一次看到水稻旱直播,彻底颠覆了记者对水田的认识。原来,在麦收之后,水稻可以像种小麦一样机播到田里,种肥同播,然后直接放水就搞定了。这一操作,直接跳过了育秧、插秧等环节。更神奇的是,再过一个月,这片稻田就会变成鱼的乐园。“鲫鱼、花鲢暂时养在农田边缘的水沟里,等水涨上来,就能直接游进田里。”

      “稻田为鱼提供了饵料,鱼游动帮稻田松了土,还能为稻田清除了虫害和杂草,同时鱼的粪便又是上好的有机肥。农药和除草剂用量少了,地力却肥了不少。”尚跃说,今年稻米上市前,有机证书就能批下来。

      “种地得讲究高质量,有了质量才能有效益和竞争力。”尚跃说,“大路货摆在路边无人问,优质、绿色、品牌农产品即使价格高也有人抢着买。在大城市的超市,我们生产这种香粳稻,每斤价格卖到15元,是普通稻米的6倍,但销量一直都不错。”

      杨俊生认为,靠种地赚钱有窍门——种得再好,收得再多,如果优势不突出就很难获得好收益。“农民卖粮一个车就拉10多个品种,混着种、混着卖,自然卖不上价。”他说,“就好比把金子和沙子一起卖,多暴殄天物啊!如果单一品种收储、销售,高筋小麦做面包,弱筋小麦做饼干,中强筋小麦做面条、馒头,效益一下子就出来了。”

      “以前生产是我们的强项,市场是我们的短板。现在趁着丰收,正好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杨俊生说,我们已构建了种粮全产业链,农场五粮液酿酒专用粮基地实现“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的转化;为“米老头”公司做膨化食品用的稻米正在试验中,脆感、形状等指标都在努力调整。

      张友虎还有新期待。最近他听说隔壁徐圩乡搞了“一块田”——10多亩一个整块,大的有几十亩,统种统收,就连农田水利设施也都整修了一遍。“我这10多亩地分到七八处,今年收割,老有农机手打电话抱怨找不到地块。”尚跃也老念叨,自己能铺那么大摊子,多亏是徐圩乡“一块田”改革打的底。

      “‘一块田’一马平川,大农机撒欢跑!”张杰曾到徐圩乡搞过收割,原来收割机的最小割台2.7米,地都下不去。现在“一块田”,六七米的割台成了新选择。“使用大机械收割小麦,零散地块费时间,伤机器,作业费每亩80元。并成大田后,地块平整,收割方便,作业费只需50元,效率显著提升,费用却大幅度减少。”

      啥是“一块田”?“本质上是农民自发进行的土地整理。”徐圩乡党委书记蔡永解释,村民互换并块,形成户均10—30亩成方连片便于耕作的“一户一块田”。小地块间的田埂、垄沟整平,水渠和小路复垦,耕地增加了。殷尚村东邵组原来430多亩地变成了460多亩,整整多出来30多亩地。“待全乡完成改革,有效耕地面积将增加5000亩左右。”

      “如今城镇化步伐加快,徐圩作为典型的淮北平原农业区,农民承包地‘细碎化’、生产管理‘南征北战’难题给农民生产带来麻烦,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也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蔡永说,“一块田”这是村民自发的创新探索。

      乡里顺势而为,整合美丽乡村、农林、水利、道路等涉农项目,优先支持“一块田”地区农业基本的建设,全乡12.3万亩耕地正转为高产、高效、抗灾的优质农田。截至目前,徐圩乡已完成144个村民组的土地整理,合并土地面积7万多亩,占全乡土地确权面积的六成左右。

      现在合作社搞得红红火火,但是眼见着身边的伙计们年龄慢慢的变大,尚跃心里还是有顾虑,农村的年轻人慢慢的变少了,90后大多数离开了农村,就算是勉强留在农村的,也不愿意种地,这么多的地,这么好的地,以后交给谁来种呢?

      “一块田”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了更大空间。蔡永说,“新农人”采用的生产方式、管理方法更科学,效益也在逐年升高。“一块田”大面积推广后,徐圩乡新型经营主体达157个,比改革前增加了三成以上。永红村李庙组原来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已经由392人减少到了7人。人数少了,但规模大了,如今村里的地种上了皖垦种业公司、现代牧业的订单,小农户跟着进入了规模经营。

      “大带小,联农带农、惠农富农。”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江激宇表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分散,往往卖农产品时价格低,购买生产资料时,价格又比较贵,利益大量流失。“这里面需要发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这为未来谁在种地提供了解决方案。”

      尚林庆畅想,在合作社园区内选址,打造民俗民宿为主题的旅游小镇。设置家庭小作坊,挖掘农村历史民间传统文化,让民间的小磨豆腐、豆饼、麻油、香醋、粉丝等制作技艺在作坊里展示。

      作坊外面,集中连片的稻田,风吹稻浪,稻香阵阵,城里人到这儿休假游玩,别有趣味!他转身问记者:“那时的乡村既惬意又诗意,您是否也愿意多来走走?”

      人民网北京6月11日电(孙阳)近年来,国内设计咨询企业总实力慢慢地加强,热情参加境外工程设计咨询项目,带动技术、标准、装备和管理“走出去”,成为对外投资合作新亮点。当前,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订,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加快,对外设计咨询行业迎来新的机遇。…

      人民网北京6月11日电(记者乔雪峰)记者从华北空管局获悉,2021年端午小长假期间,首都、大兴两机场计划进出港航班共计5370架次。其中,首都机场计划进出港航班3000架次,日均进出港航班1000架次,大兴机场计划进出港航班2370架次,日均进出港航班790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