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_产品中心_乐鱼vip下载/乐鱼体育平台

全国服务热线:18329589137

  • 让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时间: 2024-04-13 04:01:32 |   作者: 产品中心

      图①:湖南省双峰县发展灯笼制作加工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近日,金开街道桑园社区的就业扶贫车间里,员工在赶制红灯笼。

      图②: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三闸村的玉米晾晒场上,大型脱粒机进行玉米脱粒作业。

      刚刚过去的2021年,从年头到年尾,广大农民辛勤耕耘,辛劳付出,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这一年,消除绝对贫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建成全面小康,物阜民丰、岁月静好;粮食再获丰收,仓廪殷实,根基稳固。

      回首来路,收获满满;展望前方,未来可期。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做好“三农”工作、稳定“三农”这个基本盘,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新征程新使命,“三农”发展再启新篇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希望的田野充满活力。

      “只要找对路,搞农业大有前途。”说这话的邱杰波,是浙江省慈溪市横河镇秦堰村的一名85后。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的他,2010年回到村里,注册家庭农场,种植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如今已跟庄稼打了10多年交道。

      邱杰波赶上了好政策。市里对35岁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每年给予2万至3万元的扶持资金。他把这笔钱全花到了农机上。扶持资金再加上贷款,他的家庭农场里,播种机、收割机、烘干机、碾米机、大米色选机等一应俱全,凭借专业优势,农场实现了从产前到产后机械化作业一条龙。邱杰波坦言:“现在村里不少年轻人都已外出务工,种地还得靠机械、靠科技。”

      农机一直在升级,促进农业提质增效。2020年6月,邱杰波购买了全慈溪市第一台无人驾驶插秧机,依托北斗定位系统和物联网技术,为传统插秧机“智能升级”。邱杰波感慨:“智能农机能自行规划最优线路,完成自动插秧、智能避障、掉头转弯等作业,方便极了!”

      在慈溪,晚稻每年11月初开始收获,这也是邱杰波最忙碌的日子——白天接待游学团队,带同学们体验割稻、打米、烘干,晚上抓紧加工稻谷、包装成品米。

      “去年我种了200多亩水稻,全是‘嘉禾218’优质粳稻,亩产上千斤,一半卖给粮库,每斤1.5元左右。剩下的加工后卖到商场。”邱杰波说起种粮经很自豪。这些年他注册了商标,走起品牌路线,“我们的大米每斤能卖3.5至4元,谷壳作为饲料提供给养殖户,一斤7毛钱,一年毛利润能到10多万元。”

      从种植到托管、再到加工销售,还有稻田游学,邱杰波尝到了拉长粮食产业链的甜头。

      横河镇是慈溪市重点产粮区。前两年,镇里成立了金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年轻的邱杰波被选为联合社负责人。“联合社这头有农机,农户那头有需求,两头一拍即合。”邱杰波说,通过资源整合、抱团发展,联合社推动了“机械翻耕、直播、统防统治、收割、烘干、初加工”六位一体机械化服务,让更多的种粮农民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

      今年有啥打算?邱杰波信心十足地说:“肯定还要再扩大种粮面积。前几天,农场已经新签了300亩地的流转合同。接下来,还要做强稻米加工,开展好社会化服务,让更多农户通过机械化种粮迎丰收。”

      迎着朝霞,在中建二局雄安新区的一处建筑施工工地,李蕊开始新一天工作:戴好手套,扣紧安全带、防坠绳,不到5分钟,从地面娴熟地爬上50米高的驾驶室。作为塔吊女司机,这个不足5平方米的“方格子”是李蕊的大舞台——放钩、升降、码放……一连串动作干净利落,钢筋、水泥、脚手架管等建材被精准放到指定位置。

      “眼尖、手准、心细,吃手艺饭,心里踏实!”李蕊精神干练,很难将这双纤纤细手与巨大的塔式起重机吊臂联系到一起。

      2021年3月,李蕊告别老家贵州毕节,来到雄安新区务工,“扣除日常花费,不到一年,存下7万多块钱。”算起收入账,李蕊笑声爽朗。

      塔吊司机这份工作干起来并不是特别容易。李蕊坦言:“最开始攀上爬下,两腿发软、手心冒汗,每天完成80到100吊的工作量,这都需要过硬心理素质和精湛操作技巧。”上塔前认真调试,下塔后保养设备,李蕊凭着一股子好学劲儿,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每天练习8个多小时,顺利考取操作资格证,持证上了岗。

      一技在手,月收入“水涨船高”,涨到了9000多元。李蕊和记者说,现在工地为农民工工资发放建起“专款专户”机制。“每月工资按时打到个人卡里,及时便捷。我按月给老家亲人打钱,成就感满满。这不,又给孩子买了个电话手表,直接能视频通话,可方便了!”

      除了收入,李蕊也为工地的居住条件点赞。“冬天随时都能洗上热水澡。”她说,建筑施工工地对于农民工的保障慢慢的变好,每间宿舍里都配备了空调,提供24小时热水,食堂饭菜可口,价格不贵,“以前担心的很多问题都解决了,一下子踏实了。”

      现在建筑行业对于技术型工种需求慢慢的变多,说起自己的职业规划,李蕊掏出一份“学习资本预算”:她每个月从工资里取出一部分,买学习资料和报考职业证书,“艺多不压身,我打算再考个挖掘机证书。”

      过去一年,雄安新区建设日新月异,一幢幢楼房不断刷新“高度”。李蕊既是高空中的“靓丽舞者”,也是雄安新区拔节生长的见证者。“瞧,这是我从高空拍的大楼,漂亮吧……”从挖地基到建高楼,从和泥水到栽绿植,手机里的一张张照片是李蕊和这座新城共同的成长日志。

      “我的新年愿望是带孩子来工地看看,将这份与城市一起成长的幸福讲给他听。”李蕊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青山叠叠,一垄垄茶树犹如条条绿带盘绕。张康深吸一口气,清爽空气伴着茶香沁入心脾,“好生态一定能长出好产品。”

      发展生态茶园,张康为这件事忙活了大半年。2021年5月,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统计局工作的他,把办公室“搬”到深山里,成了鹤峰县东洲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接过“接力棒”,他向前任队长“取经”,之后马不停蹄开座谈会、找村民拉家常。

      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成了张康的心头大事。翻开村里的账本:2018年全村脱贫,通了水泥路、自来水;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万多元……“这是一任任驻村工作队努力的成果,我们不仅要巩固好脱贫成果,还要再上新台阶。”张康深感肩上担子不轻。

      产业“筋骨”强起来。以前,村里人几乎家家种茶,可这些年市场变化快,村民跟不上趟。“只要找准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茶叶一定能卖上好价钱。”张康盘算着,村里山清水秀,这是最大的优势,走绿色发展的路子,保准错不了。

      新技术如何推广?村民接不接受?摆在眼前的挑战不少。张康和工作队队员们在村里开了动员会、找种植大户示范、帮村民抠细账……“我们和茶厂对接,品质好的,高于市场价收购。”一趟趟工作做下来,大家伙儿的底气足了。

      “用上了有机肥,产量增了,茶叶质量也好了,每亩能多挣500元。”茶农佘坤明感慨。一户户茶农签订绿色生产承诺书,一座座茶园升级成生态茶园。年底算账,每斤鲜茶价格高了5毛钱,预计茶产业一年带动农民增收350万元。

      靠着好山好水,村里的发展的潜在能力不小。田间连车间,茶园变公园,让一二三产融起来,是驻村工作队的新探索。张康打开一张规划图,22个项目建设点密密麻麻标注着,“等林果采摘园、教育研学基地等基础设施建好了,种加销游环节就能打通,‘一季收’变成‘季季收’。”张康说。

      瞄准村民急难愁盼事,下足绣花功夫。“家里的水龙头不出水”,2021年10月,有村民遇到吃水问题。“连日干旱,村里水源不足。”张康和村干部排查问题,开辟水源,铺设水管,17户村民很快喝上自来水。

      “管好水,才能长久受益。”驻村工作队组织村民成立饮水协会,19座水池、25口水窖都有专人负责,不少受益农户、党员代表热情参加到日常巡护中。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们把村里的事一件件干好,确保帮扶不断档,带领乡亲们向着产业旺、乡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大步迈进。”张康道出自己的新年愿望。

      人民网北京1月13日电(记者李楠桦)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以上,其中谷物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口粮稳定在8亿亩以上;确保总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跨上1.4万亿斤台阶。 种植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产业。…

      人民网北京1月13日电(记者王震)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自2022年2月1日起,我国将对原产于韩国的部分进口货物实施RCEP协定税率。 近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保管机构东盟秘书处发布通知,韩国已向东盟秘书长正式交存核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