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代北大荒人、85后大學生何培雄:用科技解放農民的雙手
时间: 2023-12-21 06:59:35 | 作者: 植保打药机械
當大多數年輕人爭相到大城市作业,享用都市的繁華與快捷時,他卻選擇了到祖國邊疆種地。在距離省会哈爾濱近700公裡的黑龍江省饒河縣境西北部的紅衛農場,我們見到了85后大學生何培雄——“曲辰創新作业室”的創始人。
“沒覺得不適應,北大荒讓我震慑、讓我驚喜,我每天起床榜首件事便是走到一望無盡的農田裡,那是我最享用的時刻。”何培雄說。
種地真那麼风趣嗎?能够讓他在這苦寒之地甘之如飴,正疑问間,何培雄說話了:“現代化大農業有著獨特的魅力,農場就像是公司,有這樣一個大公司讓我办理,讓我搞科研、搞創新,我能不興奮嘛!”
現代化大農業曾經是一個夢,從小就藏在何培雄的心間。他是甘肅省張掖市人,守著土地貧瘠的黃土高斜度過了幼年和少年時代。“那時候,每次在電視上看到農用飛機、聯合收割機、大馬力機車在田間作業的鏡頭,我就特期望有一天我也能開著這些大家伙播種、收割,爸爸妈妈一身輕鬆愜意地站在地頭看著我。”
2010年,何培雄從中國農業大學農業工程專業畢業。懷揣著兒時的夢想,他一頭扎進了北大荒。得知他要到北大荒去作业,爸爸妈妈傻了眼:在北京讀了4年大學,畢了業卻要到黑龍江去種地?爸爸妈妈不理解他,乃至有些生他的氣:“哪兒不能種地,你還不如回家種!”
“不是單純的種地,現代化的大農業有著獨特的魅力,農場就像是我的公司,我就像是這個公司的办理者,多好啊!”
家人說不過何培雄,最終還是支撑了他,未婚妻朱皎也選擇跟著他一同遠行。來到北大荒,這裡的一切都讓他驚喜:一望無際的田壟,兩米多高的現代化農機具,無數生機勃勃、充滿干勁兒的農墾人。“曾经在學校,我算起得早的,來到這兒今后我5點起床,卻發現墾區的領導竟然清晨4點就到了地頭,風雨無阻。這樣肯吃苦,哪愁作业干欠好!”何培雄說。
2011年4月的一個深夜,何培雄在自己分担的18戶種植戶區域內巡邏,發現農戶王立科的稻田沒有抽水泡田,他趕緊給王立科打了電話。雨后,北方的初春乍暖還寒,何培雄陪著王立科在濕滑泥濘的田埂上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好幾次險些滑倒,終於踉蹌地走到了地中間,冒著觸電的危險打開了電井。
看著王立科頭上豆大的汗珠、腳下泥濘的褲腳,何培雄感到有些心酸。他決心要給鄉親們造一個能遠程遙控電井的設備。
苦苦鑽研了兩個月后,他帶著自己的遙控裝置在水稻戶梁發的地裡進行了手機遠程遙控開關試驗。“這玩意能行?”一開始,種了幾十年地的老梁並不相信手機能操控電井開關,當他按下按鈕發現電機井開始抽水時,老梁樂得合不攏嘴:“這得省多少事啊,大學生便是纷歧樣!”
何培雄研發的手機無線電井遙控裝置,讓農戶無論距離機井有多遠,隻要手機有信號,就能操控電機井出水或關閉,遇到停電或毛病构成非人為關閉時,還能接收到提示短信。一個小小的裝置,不僅解決了水稻戶的實際困難,也讓農場的办理作业更高效和便当。研發成功后,何培雄免費為第五办理區和第二办理區安裝了60多套遠程遙控電機井抽水設備。還為办理局的其它14個農場,每個農場無償安裝了一套,在他的演示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水稻戶用上了高科技設備。
现在,手機無線電井遙控裝置已經在黑龍江農墾建三江办理局范圍內的54萬畝水田、1800眼電機井上廣泛推廣运用。僅此一項,每年就可節約勞動本钱270萬元,節約電力資源16.5萬千瓦時,節約水資源300萬立方米。
2012年,在農場農機科作业的何培雄發現,办理區的育秧大棚办理智能化利用率不高,大棚育苗基地的澆水、通風等環節過度依賴人工。於是,他將大棚基地手動操控微噴和手動卷帘裝置都改成自動,實現了大棚育苗基地自動控溫、控濕。“看到農機上有不合理的和可改進的当地,我就不由得動手去改,我便是要讓鄉親們種地更便利、更省力,把種植戶生產過程中費人工、不便利的当地變得機械化、智能化。”何培雄說。
這兩項發明,讓越來越多的鄉親有了笑模樣,從此他更刻苦了:在室內對著微噴、濕度傳感器、電動機等反復實驗,在室外頂著寒風和零下低溫反復實驗,他常常是白日蹲在大棚裡觀察溫度、記錄數據,晚上回家徹夜翻閱資料、修正編程,還將自家的數萬元積蓄拿出來貼補實驗……
2013年,何培雄帶領幾位青年大學生和水稻種植戶先后成立了“曲辰創新作业室”和“曲辰農機协作社”,首要開展農機新技術培訓和推廣作业。4年來,协作社共開展各類培訓6500余人次,推廣了迁延機GPS導航設備、激光平地設備、高性能側深上肥插秧機等12項農機新設備,吸納入社大學生和有機戶110戶,每年為社員創收90余萬元。
“‘曲辰’即繁體的‘農’字,表明晰我們服務農業、服務農戶的決心。”何培雄說,“我的研發之所以這麼順利,多虧了農場的全力支撑,我現在运用的300多平方米的作业室,是農場免費供给的,每年光房租、取暖費就省了近8萬元,在手機無線電井遙控裝置剛剛推廣時,農場給補貼了近20萬元,在短少資金時,也是農場的50多萬元扶持資金幫我渡過了難關。”
隨著他的各項研發效果相繼獲得成功,不少企業向何培雄拋出了橄欖枝。“面對高薪的誘惑,我也猶豫過,但我可是有著12年黨齡的黨員呢!”何培雄說,12年來的學習教育讓自己覺得,身為黨員干部,如果在這時候轉身離開,愧對共產黨員的身份,也愧對農場對我的幫助。
生命不息,創新不止。2013年至今,他的團隊先后研發了田間智能運輸軌道車及轉彎系統,平推式育秧大棚藥、水、肥一體化調控系統等5項技術,其中有3項已獲國家專利,悉数7項技術都已在紅衛農場和建三江办理局其它農場推廣應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說,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我覺得在北大荒把地種好便是我的擔當。”說起十九大報告,何培雄顯得很興奮,“黨中心對加速建設創新式國家的要求,我牢記在心,對農業現代化的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是我們北大荒人要一起學習的。報告裡的许多點我都感同身受,常學常新,過幾天我還要給办理區的黨員職工們講課,大家伙兒都等著聽呢!”
“已然選擇了農業,就選擇了支付,已然選擇了農場,就選擇了奉獻。”何培雄用7年時間証明晰自己當初的選擇,“北大荒是一片熱土,適合有夢想的人在這裡成長,我的農業夢、科研夢已在這裡生根發芽。未來,我會扎根在這裡,當好第三代北大荒人,建設好我們的中華大糧倉。”
本報貴陽4月26日電(記者汪志球)記者從中國殘聯、國家鄉村振興局一起召開的鞏固拓宽殘疾人脫貧攻堅效果作业會議上了解到,我國70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按期實現脫貧,但部分殘疾人脫貧不夠穩定,還需進一步鞏固拓宽殘疾人脫貧攻堅效果。 會議指出,要及時將易返貧致貧殘疾人納入避免返貧致貧監測范圍和幫扶機制,树立殘疾人跟蹤訪視機制,做到殘疾人返貧致貧“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
【編者按】4月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白皮書,記錄中國消除絕對貧困的偉大歷程,介紹人類減貧的中國探究和實踐,共享中國扶貧脫貧的經驗做法。白皮書總結中國減貧經驗最重要的包括:堅持以公民為中心﹔把減貧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用發展的辦法消除貧困﹔安身實際推進減貧進程﹔發揮貧困群眾主體效果﹔匯聚各方力气构成強大合力等。…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