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靠条例加速推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科学技术创新
时间: 2023-09-08 11:30:56 | 作者: 乐鱼vip体育平台
新颁布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了防治责任,细化了监测预报、预防控制、应急处置等全链条制度安排,强调了绿色防控技术重点方向,是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治理能力提升的法律遵循,不但为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保障,也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科学技术创新指明了方向。
一、科技创新是植物保护技术进步的重要支撑。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反复强调“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力量”。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针对不一样的病、虫、草、鼠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技术,涉及到细菌、真菌、病毒、线虫、昆虫、农药、机械等多学科知识,知识含量高、技术方面的要求高。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的研究、防治技术的提升、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更离不开科技支撑,更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加快成果转化,加速知识普及。《条例》精确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科学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科学研究成果,普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科学知识。这为植物保护科研工作者开展科学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必将推动植保科学技术创新进入新的高度。
二、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提升植保科学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方法。病虫害发生不分国界,近年来,随着国际农业贸易的增长和人员往来不断频繁,多种农作物病虫害入侵我国并造成危害。例如草地贪夜蛾2019年入侵后,迅速扩繁到26个省市区,发生面积1600多万亩,严重威胁我国玉米生产安全。沙漠蝗在肯尼亚、索马里等东非国家和印度、巴基斯坦等西南亚国家跨区域大范围迁飞。甜菜孢囊线虫、番茄前麦蛾、李痘病毒、马铃薯金线虫等多种新传入的植物疫情在我国点状发生。开展这些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的溯源分析、监测预警、防控技术探讨研究等,都需要开展深入的国际合作。近年来我国开展的中哈合作治蝗、中韩中越稻飞虱合作等,都产生了积极的成效。《条例》指明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国际合作与交流,将有利于拓展植保国际合作范围,深化合作领域,扩大我国植保的国际影响力。
三、绿色防控技术是未来植保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近年来,随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获得大力的推广应用,对推动农药的减量、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条例》具体强调,国家鼓励和支持使用生态治理、健康栽培、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和先进施药机械以及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这些都是当代植物保护倡导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符合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植保科技发展需求。《条例》提出了科学技术创新的优先领域,具有鲜明的科技导向,体现了支持先进性、引领性、前瞻性技术的科学技术创新,为我国新时代植物保护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植物保护科学技术创新应更加侧重以需求为导向的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生态调控、免疫诱导等新产品、新技术探讨研究,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撑。
四、对病虫害进行分类需要科学确定指标依据。我国是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频发的农业大国。据统计,常见农业害虫有739种、病害775种、杂草109种、鼠害42种,农作物病虫害分布广、危害重、突发性强,过去没有采取分类管理,难免导致重大病虫害防控中出现责任不清的情况,贻误防治时机,加剧危害损失。《条例》决定根据农作物病虫害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开展病虫害分级分类管理,明确责任划分,使我国病虫害防治更加科学规范。对当前我国这1600多种病虫草鼠害如何分级?确定哪些分类指标?例如危害损失、发生面积、公众影响、国际关切的程度,怎样定性和定量区分,这是随着《条例》颁布对植保科技工作人员、管理者提出的首要命题,需要尽快开展相关研究,尤其是确定一类、二类病虫害具体种类,以便尽快明确责任,推进后续防治工作。
五、认真贯彻《条例》,快速推进植物保护科学技术创新。《条例》经过多年的起草和论证,逐渐完备并得以颁布,是科学立法的结果。《条例》实施之后,广大植物保护工作者,包括植保科技工作人员更应该结合业务工作深入学习贯彻《条例》,依靠《条例》,快速推进我国植物保护科研创新。加强对新发、突发的重大病虫害如草地贪夜蛾、柑橘黄龙病、小麦赤霉病等迫切地需要的安全高效绿色防控产品与技术的研发,强化与新兴的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交叉学科的联合,开展农作物病虫害危害规律和机理研究,研发新型农药与高效施药装备、生物调控与理化诱控技术产品,攻克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技术,集成农药减量控害及全程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科学技术创新,为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技术和产品保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