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我国土地整理项目审计的几点思考
时间: 2023-09-26 19:00:36 | 作者: 乐鱼vip-旗舰产品
土地整理项目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实践,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创新之举,也是破解三农难题,建设新农村的有效载体。通过土地整理,实现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可以明显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缓解我国耕地锐减造成的资源压力,从而促进农村生产力的逐步发展。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土地整理,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最近我们在对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审计调查时发现,土地整理项目中任旧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让我们认真思考。
一是土地平整新增耕地面积不实。土地整理项目的最大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平整土地,改良土壤、道路、林网、沟渠等综合建设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组织国家投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此类项目的新增耕地率可按不低于3%掌握。
二是多报规划面积、项目未按方案实施。部分国土整理项目,在项目上报概算投资时把关不严,出现多报投资现象。如在某项目审计调查中发现,某标段规划平整范围有两个池塘,根本没办法填埋。土地整理项目的计划投资是按照上报规划的面积来计算确定,多报规划面积必然导致国家投资的损失浪费。
三是部分工程质量不达标。土地整理项目的招标公告一般规定施工单位的资质达到三级(含三级)以上均可。由于对资质限制较为宽松,经审计人员查看现场发现,项目工程质量不达标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有的新建机站配套设施不到位,不能正常运作,无法抽水;有的地块达不到质量发展要求,无法耕种;有的渠道修好了,机站没有建,使渠道起不到作用;有的新修建渠道达不到质量发展要求,无法排放水源,导致部分田块。
四是工程结算不实。国土整理项目面积大,范围广,这也给工程结算审核增添了难度。有些项目工程未实施,但却结算了工程款;有些工程在结算中多计了土地平整面积和土地翻耕面积。而相关监理、建筑设计企业审核把关形同虚设,不仅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而且极易滋生腐败问题。
土地整理项目涉及村镇范围广,施工内容多且杂,资金量较大,相应增加了审计难度。在审计过程中,作者觉得应该抓住土地整理项目的重点,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
第一,实地走访村民。土地整理项目是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为了获取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审计人员一定到项目涉及的各个村走访调查,进一步探索项目的建设情况与实施效果,如土地平整是否按照方案规定的区域和面积实施,新增耕地面积是不是达到设计的基本要求,并关注工程质量是不是达标等。
第二,利用先进定位仪器现场勘测,为审计提供精确数据。怎么样确定国土整理面积和工程量是国土审计项目的关键。传统测量土地平整面积的方法是利用全站仪、水准仪或经纬仪,但此类方法通常耗时久,而且测量步骤挺麻烦。在某项目审计中,审计人员尝试利用先进的GPS卫星定位仪器,通过先进的科学卫星定位及测量技术,能够迅速、高效、准确的计量出国土面积和工程量,为审计提供科学保证。
第三,实地查看与书面资料相结合。在项目申报立项方面,通过审阅项目申报立项、规划设计、概算、合同和设计图等资料,实地查看项目现场的地形地貌,通过对比,审查申报立项是否真实合规、项目设计是不是满足当地实际、是不是真的存在盲目立项、规划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审阅项目财务资料,重点审查资金支出方面,是不是真的存在挤占挪用、虚报冒领等问题;审查项目竣工决算资料,全面解剖项目某标段,将工程设计图、竣工图与实际实施情况做对比,核实工程量,审查是不是真的存在多报少做套取专项资金等问题。
土地整理项目的目的是完善农田基本设施,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增加耕地面积,促进新农村建设,其直接受益对象就是农民。同时还要求将新增耕地纳入省级补充耕地储备库。国土整理项目中存在的多报新增耕地面积、项目未按方案实施等问题不仅没有提高农田利用率,还使未平整的土地持续荒芜,农民耕地减少,加剧农村基层矛盾。另外还将导致耕地统计数字不实,进而影响国家出台的有关土地的决策。(吴昊 董婷)